研学有所获丨来自电科院科学家精神研学营的少年心声
编者按:这个盛夏,广德、绥德和涞水三地的中学生们来到电科院“追寻精神之光 赓续科学之路”科学家精神研学营,走进国产预警机研制历史,近距离感悟科学家精神,沉浸式体会首都北京的人文氛围,收获了一段难忘的成长记忆。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孩子们的研学心声,共同分享这段盈满青春气息与梦想光芒的记忆。
广德市柏垫中学七年级二班 徐晶晶:探索之旅,收获成长
研学途中,我们看到的文物展厅像一条时光长河:商周青铜器上的纹路带着古人的体温,明清瓷器的釉色里藏着匠人的巧思,抗战时期望远镜镜片上的划痕仿佛能映出战士们观察敌情的眼神。这些文物不再是课本里的图片,它们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,悄悄告诉我:安稳的日子,是无数人用坚守换来的。
最让我触动的,是预警机与王小谟院士的故事。看到预警机模型时,老师说这是“空中帅府”,能指挥战机协同作战。可谁能想到,我们当时曾被国外卡脖子,合作方突然撕毁合同,团队连图纸都没拿到,是王小谟院士带着大家从零开始,在仓库里搭起简易实验室,七十多岁还跟着试飞队上高原。他说:“国家需要,我们就干。”这句朴实的话,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有力量。
研学像一扇窗,让我看到书本之外的世界。天安门的升旗仪式、博物馆的文物、科研者的坚守,都在诉说同一个道理:成长不只是读了更多书,更是懂得责任与担当。未来,我会带着这份感悟前行,努力成为能为祖国添砖加瓦的人。
广德市柏垫中学七年级一班 罗婉彤:“真正的学习始于课堂之外”
实践往往比书本更重要,“真正的学习始于课堂之外”,参加这次的研学活动,让我真正懂得了其中的含义。当我们登上预警机原型机,看到那些经过无数次设计形成的设备,大家都很惊叹。当年,王小谟院士带领团队冲破国外技术封锁,一步一步跨过困难与低谷,让中国预警机事业实现了自立自强,听到这个故事,深深的敬佩犹如潮水般涌上心头。在参观抗战纪念馆时,看到泛黄的家书、斑驳的枪械,烈士们“未惜头颅新故国”的呐喊仿佛穿越时空,仍在展柜中铮铮作响。我感受到,英雄的书信里浸透着我们血脉里的颜色——中国红,他们的奋斗历程令人肃然起敬,更让我珍视今日生活的来之不易。作为学生,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打好知识基础,培养创新思维,努力成长为祖国需要的人才。要像小谟院士常说的:当你坚持不下去时,再坚持一下。 爱国不是口号,我们应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绥德县实验中学七年级一班 王泽源:难忘云海中的“空中帅府”
这一次的研学,我们参观了宏伟壮丽的天安门,庄严肃穆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,有着丰富藏品的首都博物馆……其中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就是参观预警机机库,它在我心中打开了一扇通往高科技军事领域的大门,让我大开眼界。
走进预警机展厅,那庞大而又充满科技感的预警机原型机就矗立在眼前。它宛如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,那高耸的雷达天线就像是雄鹰敏锐的眼睛,时刻注视着天空的每一处动静。我好奇地穿梭在周围,仔细观察着每一个部件,仿佛看到了它在蓝天之上执行任务时的英姿飒爽。
电科院的老师热情地为我们讲解预警机的功能。原来,预警机是空中的指挥中枢,它能够通过先进的雷达系统,探测到数百公里范围内的敌情,并且将这些信息迅速准确地传递给作战飞机。这让我深刻认识到预警机在现代空战中的重要性,它是“空中之眼”,是守护祖国蓝天的利器。
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难起步,到如今拥有如此先进的预警机,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和空军战士的默默奉献。王小谟爷爷说,“我们不但要研制出预警机,还要研制出世界领先的预警机”。正是这样的雄心壮志,让我们有了预警机这样的高科技装备,这是国家强大的象征。作为青少年,我们也要像那些科研人员一样,勇于探索创新,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我相信,只要我们齐心协力,我们的国防力量一定会更加坚不可摧。
绥德县实验中学七年级八班 崔禹泽:近距离感受科学家精神
以前总觉得科学家离我们很远,但这次来到电科院,来到科学家工作过的地方,了解了那些没写进书里的细节,才明白科学家不是天生就厉害,而是在不懈努力中得来了本领。当实验室的荧光灯管在头顶发出轻微的嗡鸣,当泛黄的实验手稿在指尖留下时光的温度,这场以“追寻精神之光,赓续科学之路”为主题的研学之旅,像一把钥匙,为我打开了认识科学世界的另一扇窗——原来那些课本上冰冷的公式与定理背后,藏着如此滚烫的热爱与坚守。
这次研学,我们还参观了抗日纪念馆和首都博物馆。抗日纪念馆是历史的见证者,每一件展品、每一幅图片都在诉说着那段刻骨铭心的烽火岁月。在首都博物馆,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国历史的悠久,对历史探索也多了些兴趣。我把在馆内拍下的照片分享给了我的家人和朋友。
去天安门那一天,当课本里、屏幕上看了无数次的画面,真真切切出现在眼前,最先感到的不是激动,而是一种沉甸甸的厚重感。广场上的人很多,有父母抱着孩子指着国徽轻声讲解,有更多的游客举着相机记录下这庄严而神圣的时刻。在国旗升起的那一刻,大家脸上都是对国旗的向往,这也许是我们中华儿女独有的浪漫。
这次最幸运的是收到了科学家对我们的深情寄语。科学的种子或许已在我们心中悄然萌芽,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在提醒我们:不负少年,不负祖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