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网站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企业要闻

今日教师节 | 难忘恩师 光影里的师者风范

来源:     作者:电科院信息发布员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5年09月11日     浏览次数:         

  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。

  今天,是第四十一个教师节,

  在这样一个感铭师恩的日子里,

  总不免想起两位科学巨匠,

  他们是每名电科院人的“老师”,

  今天的他们

  成了灯、成了星、成了永恒……

  师恩难忘,风范传承。

  “苍龙日暮还行雨,老树春深更成荫”。

  这是童志鹏院士在90岁寿辰时题写下的诗句,

  尽显院士无私无我、烛照后人的胸怀境界。

  

  带着年轻人一起干!

  2006年,已经82岁的童志鹏院士带着一帮年轻人坚守在科研攻关的第一线。这张照片是童院士在平流层飞艇外场工作时抓拍的。在外场试验期间,童院士有一次不慎摔伤,头部受伤严重,周围的年轻人都捏了一把汗,但童院士开玩笑一样地说:“我虽然头破血流,但没粉身碎骨。”

  没有粉身碎骨,童院士就坚持带着年轻人一起干!

  

  一定要耐得住寂寞。

  这是91岁的童院士对电子信息行业青年工作者的谆谆告诫和嘱咐。他把自己的人生智慧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年轻人:“最重要的是,搞科学研究,特别是电子信息行业,一定要耐得住寂寞。因为在现阶段背景下,成名的可能只有那么几个人,更多的人被掩在了幕后,一生都不为国人所知。可即便这样,研究工作依然要做下去,还要做得很好。因为每一点努力都是为这个社会服务,都是在证明和实现自己的价值。”

  “人民科学家”、被誉为“中国预警机之父”的王小谟院士有一套培养人的“五年法则”

  年轻人必须要放手去用,不要怕给他们压担子,在他工作五年之内,就要让他承担一些重要任务。如果一个有培养价值的年轻人在其工作五年内还没有给他机会,让他自己去历练的话,那就等于放任他自费武功。

  

  两位院士、一位总师。

  这张照片是小谟院士和陆军院士在一起工作时的情景。20世纪80年代末,在38所改革迁建的困难时期,时任所长王小谟依然花费40万元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定向培养和引进了7名研究生,陆军就是其中之一。空警-2000正式立项后,小谟院士却后退一步,选拔40岁以下的科研骨干担任总师。后来被任命为空警-2000总设计师的陆军院士那一年刚满36岁。

  

  “你就胆子大点往前冲,出了什么问题,我给你兜着。”

  研制出口型预警机期间,小谟院士推荐了刚博士毕业两年的年轻人担任常务副总师,他鼓励年轻人放心大胆往前冲,而他甘愿做那个兜底的人。这是师者育人成才的苦心,这也是长者奖掖后辈的温厚。

  这一天,希望我们每个人都铭记“老师”、感恩“老师”

  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“老师”

打印  | 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