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网站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企业要闻

微光丨当经手的产品在九天飞翔、远海驰骋,那是一种质量人的专属幸福

来源:     作者:电科院信息发布员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5年10月13日     浏览次数:         

  在电子装备的全生命周期里,有一道看不见的防线始终紧绷着。1989年出生的刘杨就是这道防线的守护者之一。2015 年进入电科院以来,这位扎着长马尾的姑娘,用十年时间把自己锻造成了质量战线上的一把“精密卡尺”,从设计源头到外场交付,她的身影总是出现在质量隐患最容易滋生的环节。

  图片 1

    设计师身边的“问题猎手”

  下午5点刚跟设计师开完会,刘杨赶忙回到办公室整理会上讨论的问题。她的电脑总是开着三个同步更新的文件夹:设计问题追踪表、用户反馈清单、质量问题措施台账。某重点产品研制期间,设计师发现系统偶发问题,刘杨主动搭建起问题快速解决通道,协调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等多个部门的技术骨干,协同开展问题会审,最终发现是软件需求分析和设计方面的问题,她协助设计师整理出解决方案,使得项目顺利推进。

    外场的“铁面管家”

  在某试验场,寒夜里,温度已是零度往下,刘杨裹着羽绒服猫着身子钻进测试环境。她手里攥着的不是暖宝宝,而是一本被翻得起皱的《产品验收测试程序》,为了发现问题,她卡着指针跳到半夜12点整,立即对产品进行功能性能测试,发现了系统边界问题,随即联系研发团队更改这个 Bug。她这种“较真儿”的作风,让产品在后续的环境试验中避免了相关故障记录。她的领导蒲波说:“刘杨在场,就像给试验上了双保险。”

    培训现场的“解读专家”

  除了在一线冲锋,刘杨还将重点项目工程中历练出的“实战经验”转化为专业知识分享,为部门同事带来“干货”满满的培训。她以案例为引线,逐条拆解客户监督《业务工作指南》中的审查机制和沟通流程等关键条款。一堂培训下来,她不仅教给大家新知识,还让大家站在了客户的视角审视质量问题,在全部门传递了“预防为主、协同共赢”的质量管理方法。

  图片 2

  面对部门给予的肯定和领导与同事们的称赞,刘杨总是微微一笑。在一次谈心谈话中,刘杨道出了心声:很多人觉得质量工作是“找茬”,是产品流程的最后一环,但是,我的体会恰恰相反——质量应该是嵌入全过程的“基因”,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产品质量,作为质量师,我深感责任重大,不敢掉以轻心,当经我手的产品成功在九天飞翔,在远海驰骋时,我就能松口气,整个人都感到特别幸福。

打印  |  关闭